只懂實戰還不夠 企業家如何做EMBA教授
商學院是大學諸多學院中和管理實踐結合最為緊密的學術機構。大多數的商學院都招收MBA和EMBA學生。由于這兩類學員幾乎都來自于管理一線,在商場上拼殺了很長時間后,希望能到高校“充電”繼續奮戰。所以,他們對教授的授課水平要求相當高,即要有深厚的管理理論,又要有豐富的管理實踐,然而,這樣的教授在商學院屬于“珍品”。
在現有高校教師選拔的機制下所甄選的商學院教授大都擁有博士學位,但是管理經驗不足或者幾乎沒有。很難想象一個從來沒有在企業工作過,或者從來不到企業進行深度案例研究的教授能夠給管理者傳授有價值的管理經驗。所以,企業界對商學院教育質量的質疑一直不絕于耳。來自企業界的批評,也開始讓商學院的管理者開始自省,商學院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教授?
區分三類教授
我把商學院的全職教授大致分為三類:學術型、實踐型、兩棲型。學術型教授擅長理論研究,把在國內外頂尖期刊上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作為首要使命,其和管理實踐往往聯系較少;實踐型教授擅長指導實踐,長期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并以此為樂。在當前一些商學院追求學術地位的大環境下,學術型教授占主流地位,實踐型教授的則處境較難,一方面要指導企業實踐,一方面還要寫學術論文,壓力也大,甚至有被邊緣化的可能。兩棲型教授則兼有學術和實踐兩個特點,這是商學院最為杰出的教授。
然而,培養“兩棲型”教授絕非易事。商學院需要企業家的經驗和智慧,企業家可以作為商學院師資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商學院開始邀請企業家擔任商學院的特聘教授、兼職教授等,以此來彌補商學院教授的不足。
只懂實戰還不夠
然而,從企業家到教授的轉變絕非輕而易舉。企業家和教授是兩類不同的人,兩種角色很難集中在同一人身上。因為從其本質上來講,“教授”和“企業家”是兩類非常不同的職業,對人的任職資格以及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同時,二者的使命不同,興趣不同,關注點不同,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不同。比如,大多數的教授是“完美主義者”,作研究時習慣考慮各種不同的變量以及各種不同的約束條件,往往思考大于行動;而企業家則不同,冒險精神強烈,邊干邊學,在行動中矯正。在現有的高校師資培養制度的約束下,企業家變成全職教授幾乎是不可能的,商學院可以聘請優秀的企業家作為兼職教授、特聘教授參與商學院的教學。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幾年功。當好教授,對企業家而言有幾個很重要的挑戰。
首先,需要企業家具備分享的動機。行為來自于動機。優秀的教授是需要有高度分享精神的,需要把自己的所知、所想分享給學員。而許多企業家不愿意把自己在經營企業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教訓分享給別人,視其為自己的獨門秘籍。
其次,需要企業家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很多企業家只有管理實踐,缺乏管理學的理論知識。如果不能通過理論來總結管理實踐,則很難對學生具有指導意義。因為管理模式的形成受制于企業情境要素的影響,只有企業家具備了一定的學術功底才能從管理模式中總結經驗,提出更具有普適價值的理論。
第三,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僅僅到商學院做一場激動人心的演講,尚不是教授的主要工作,教授是需要指導學生,而指導學生是很艱辛的工作,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第四,需要有時間上的付出。企業家雖然不是全職教授,但仍然需要為商學院的教學和科研做出努力,能否有足夠的時間來支撐這份工作,對日理萬機的企業家而言也是很重要的挑戰。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ziliao/shipin/1137.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