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去年50強兩成跌出榜單;火煉真金,中歐EMBA第六次名列前茅。
2006年10月26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最新全球EMBA課程排行榜,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作為中國自主品牌的獨立商學院,再一次取得了優異成績,連續六年躋身全球50強,而且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亞洲唯一一所三大課程(MBA、EMBA、短期培訓課程)全部進入世界50強的商學院。經過近12年的發展,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正在全面進入世界一流水平。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中歐EMBA學員薪資排名躍居全球第七,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學員薪酬已經超過了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倫敦商學院EMBA學員的水平,而在金融業的最高薪資中排名全球第六。根據調查數據,中歐EMBA學員課程目標實現程度排名亞洲第二,畢業三年后薪酬增長幅度亞洲第一,從側面證明了中歐EMBA的教學質量。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全球商學院的EMBA課程中,名列17,進入了世界名校的頂級梯隊,排名超過了許多老牌名校如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加州大學洛衫機分校安德森商學院(排名并列32),而且還超過了許多歐美知名的一流商學院如瑞士洛桑商學院IMD(排名19)。
今年是英國《金融時報》第六次評比全球EMBA課程,也是中歐第六年進入《金融時報》EMBA全球50強。世界管理教育近年來發展很快,競爭也非常激烈;EMBA教育尤其如此。2005年的《金融時報》EMBA 50強,2006年已有10家被淘汰,只有40家進入了2006年50強。2001年評出50強,則已有17家被淘汰。中歐EMBA課程能夠連續六年進入全球50強,《金融時報》評比數據的穩定性證實了中歐作為中國工商管理教育世界級品牌的實力。
今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歐聘請的國際教授比例為68%(全球第九)。由于目前這一指標是按教授的護照國籍而不是其國際經驗來定義的,而中歐教授絕大多數擁有國際名校的博士學位和長期的國際任教經驗,中歐教授的國際化程度實際上遠遠超過這一數字,很可能是世界最高的。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說明,今年列入榜單的85個EMBA項目,可以分為四個梯隊。榜單的第一名到第六名構成第一梯隊,以世界名校沃頓商學院為首。榜單的第七名到第十八名構成第二梯隊,其中包括象倫敦商學院、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這樣的頂級名校。第三梯隊由并列十九的美國康奈爾(Cornell)大學商學院和瑞士洛桑商學院(IMD)為首,包括四十個EMBA項目。第60名之后的25個EMBA項目則構成第四梯隊。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目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EMBA項目,每年招生630人。招生量比世界第二名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每年招生310人)多了整整一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主任梁能教授表示,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一個學校的招生規模歸根結底是由學員的學費投票所決定的。這是另一張非常重要的EMBA質量榜單。
今年榜單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第一、第二梯隊的18個頂級EMBA項目中,有四個是在中國舉辦的。這四個項目中,既有中國院校的獨立項目-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也有中外“合資”項目-西北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和國外院校在華辦學的“進口”項目-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在復旦大學開辦的學位課程。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執行院長雷諾教授表示,中國這么多EMBA項目進入世界前列,說明中國管理教育的整體水平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對此感到由衷的高興并對兄弟院校表示祝賀。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中方教務長張維炯教授說,“這些不同的辦學方式取得的成功,說明我國教育戰線的改革開放正在不斷走向深入;不同方式的競爭與合作,也將會進一步推動中國管理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EMBA課程也是中國第一個EMBA項目,學制兩年,不脫產,在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開設,自1995年創辦以來已經為中外企業的高級管理層培養了2800多名畢業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EMBA項目,并擁有全國最大、最完善的校友網絡,其中北京班已招收、培養了1300多人。
《金融時報》排行榜是國際工商管理教育領域內權威榜單之一,其EMBA榜單創制于2001年。這個排名根據畢業生的職業前景、多元化、國際經驗以及學院的研究業績等16項指標,通過對學校和畢業生的問卷調查得出結論。全球符合條件的著名商學院都參加了角逐。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由中國政府和歐盟于1994年共同創辦,是一所國際化的商學院,目的是通過引進國際化的管理知識幫助中國培養高級管理人員,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學校開設的MBA、EMBA和各種非學歷的高層經理培訓課程(Executive Education)先后進入全球百強。
來源:育龍網-EMBA考試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zhongou/70228.html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