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等于賺錢達人的年代已經過去,文化達人、心理達人才是企業家們新近認領的標簽。4月30日,廈門大學E MB A在深圳開設常規講座,一個新的訊息被當場披露———除了常規的商學院課程之外,E MB A教育不僅添入文化課程,還會有心理輔導課程予以輔助。這似乎也預示著,E MB A不僅僅是“賺錢機器”的搖籃,還要充當學員們的心理導師、知心大哥。www.raf9.com/zhaosheng/
0 1企業家的隱形心理問題,社會很少關注
在企業管理的范疇中,心理是一個重要而又難以量化的領域。而E M B A相關課程所關注的心理,除了駕馭員工、領導團隊、運籌帷幄的外部心理之外,還要包括企業家自身內省、情緒自控、壓力排放等方面的內容。
而目前深圳一些高校及商學院所開設的企業內部心理咨詢、心理激勵指導課程,不僅僅是膚淺的勵志,更是從心理科學的角度,結合老板、管理者的情緒狀態、事業狀態,以個案結合理論的方式,引導企業家的心理指數保持在健康、積極的值域上。
“E M B A開設心理課是順應時代需求的。”廈門大學EM BA華南教育中心主任李有剛告訴南都記者,在中國,企業家屬于特殊的夾層群體,在民眾和社會輿論中往往被描述為強勢群體,但在官員面前卻屬于弱勢群體,而對于中小型民營企業的管理者而言,夾心的逼迫感更甚。“嚴峻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使很多企業家、企業高層都背負著較重的心理壓力。但這種壓力往往受制于社會身份,受制于潛規則而無從疏導。”與李有剛的話相佐證的,是一系列見諸報端的中小企業管理者自殺、家暴案件,但出于“鋤強扶弱”的邏輯,社會輿論往往站到企業家的對立面中去,甚少揭示企業家的隱性心理問題。對于長期處于嚴重心理亞健康狀態的企業家而言,E M B A開設相關心理課,顯然是一份姍姍來遲的服務。
0 2 E MB A心理課將本土化,講中國式人情
如今,E M B A心理課大多還是以西方的心理學理論、管理學理論為基礎,所適用的范圍,也大多是分工細致、職責明晰、講究實用和高效,企業文化傾向西方的公司和部門,但對于商業邏輯、契約精神尚未發育成熟,儒商情結、家族思想較重的中國而言,就未必完全適用。作為舶來品的EM BA心理課需要本土化的回爐再造。
在E M B A的教學體系中,關乎心理引導、精神激勵的部分,有些不一定獨立成課,而是穿插在日常的案例教學之中。“譬如,有時講師會提及一些知名企業家、首富、名流的傳記和秘史,常常對他們的逆境加以剖析,而這些成功人士往往都有其獨到的心理調適秘籍,而這些秘籍,往往都是切合了自己所在國家的商業環境和氛圍的。”在清華大學E M B A學員JeccyC hen看來,心理課的本土化不需要大費周章,只需抓住中國學員愛聽故事的心理特征,把枯燥的心理學理論化簡為生動故事、化簡為可模仿可操作的具體行為即可。
另一個本土化,是要將心理輔導與中國特有的商業環境對應起來。“中國的商業環境含有太多的人情元素、官本位元素,中國企業家的心理郁結大多也緣于對變幻莫測的潛規則無所適從所致。中國式商業環境,往往需要更多的‘中國式心理’才能調解適應,解決具體的商業問題,需要‘中國式情商’(包括人情世故、隱忍、中庸等品質),進行團隊管理,要有‘中國式’的精神感召(包括小恩小惠、江湖義氣等)。”西點學院人力資源總監A N D Y ZH U透露。
應該說,近年來,相繼添入EM BA教育系統中的道德課、文化課、心理課、情商課、職業道德課等“軟能力”課程,都是在把企業家、管理者從“人肉賺錢機器”這個冰冷的定義中扭轉過來。李有剛總結道:“E M B A應該改變機械傳授商業知識的定位,把企業家本身視作一個復雜個體,關注他們的人性部分,心理課就是將商業環境與人性緊密聯系的課程體系。”另據南都記者了解,一些心理咨詢、培訓機構甚至承接了某些商學院的心理培訓課程,這種跨界合作,還有蔓延的趨勢。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zhaosheng/kecheng/1531.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