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美國百年的穩扎穩打,中國21年的MBA之路可謂高歌猛進,可以劃分為上世紀90年代初期狂熱、末期低潮、近幾年再起高潮等3個階段。1989年,原國家教委對于在我國設立MBA學位和試辦MBA教育的可行性組織專家進行研究。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首批9所高校開展試點工作,于1991年正式招生,1994年成立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什么是EMBA:http://emba.china-b.com/zsyx/2794.html)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全國已有234所院校對外招收MBA,其中不乏被授予招生資格不久的院校。除了將MBA、EMBA(高層管理人員MBA)操練得爐火純青,還自行研發設計了中國升級版本SMBA(特設MBA)、IMBA(國際MBA)、FMBA(金融財務MBA)、PMBA(實戰MBA)等。MBA系列產品在中國的成功推廣背后得益于實行市場經濟以來對于工商管理類人才與日俱增的剛性需求,但不可否認的是,MBA乃至商學院通過搭建名利場而形成的引力,也是MBA繁榮幕后的重要推手。
角逐“實力”與“關系”
國人從不缺少“圈子文化”。人大、長江、中歐、北大光華、北大國際、對外經貿、交大安泰、復旦、清華經管、廈大……這些商學院的EMBA班正在成為一種中國特有的昂貴的圈子文化。
EMBA與MBA是兩個容易被混淆的概念。MBA必須參加全國統一的招生考試,按國家劃定的錄取線統一錄取,在取得學籍后按正規研究生標準進行教學管理,做學位論文并通過論文答辯后取得專業碩士學位。在歐美商學院界,主流是MBA而非EMBA(比如哈佛商學院就沒有EMBA)。
EMBA直譯為高級管理人員MBA或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員一般由公司推薦,利用業余時間集中上課,課程內容廣泛,理論與實踐平衡,是一種獲取學位并且注重學習實踐相結合的在職培訓,它對升至公司中上層而又無MBA學位的管理人員很有意義。
在中國,來商學院求學的學員目的多元化。熱衷“圈子文化”的中國人同時也需要這樣一個機會和場所,找到自己未來可能的合作伙伴與發展機會。付出時間成本低,結交的圈子質量高的EMBA最為迎合企業管理者的需求。
對于某些讀EMBA的高管們來說,師資和課程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同學,而價格越高,門檻越高,進去的同學應該也更有“實力”。攻讀EMBA雖說也要面試筆試,但是考的不是學習實力,而是背后的“實力”和“關系”。
探索中前進的EMBA
有專家認為,EBMA是營利性教育項目,應歸為非學歷教育,這樣可以避免學校“販賣”文憑,同時可以引導學員更關注教育培訓本身。
“EMBA的授課有一個特點,先講課的老師占優勢,后面講的內容前面的教授或多或少都講過了。”廈門大學EMBA云南班負責人張老師介紹說,比如說管理學概論、公司戰略管理、中國傳統文化與企業管理等課程,里面有很多關于企業管理的內容都是重復的。他認為,EMBA的教師一般都是名師,他們日程緊張,所在地點分散,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各講各的,沒有形成系統化、科學化的課程;另一方面,學員也比較分散,與老師的溝通不充分,反饋與建議又沒有得到及時跟蹤與調整。
重慶大學房地產MBA云南教學中心李瑞紅主任認為,開辦之初的EMBA課程體系基本上是從MBA課程發展而來的,不可避免地存在同質化傾向,但是EMBA學員的構成、素質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這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學員的要求。因此,在過去的十年中,國內商學院在EMBA教育的課程體系、標準配置、師資力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在一直積極探索、不斷調整。
本土EMBA教育頗具“西部特色”
云南引進EMBA項目教學的時間并不長。
2009年,云南大學作為云南省唯一一所進入“211工程”的高等院校,獲得了EMBA的培養資格,是迄今為止云南省唯一的EMBA培養單位。從2009年至今,共招收了7個教學班成員。
葉峰,清華大學、長江商學院、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院校的EMBA及EDP課程教授。在他看來,云南更需要EMBA教育。“首先云南企業家在管人、管事、管游戲規則的能力上還很欠缺,而這正是EMBA學習可以提供的;而且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大市場,要想提升規模與質量,管理者必須要能按照資本的要求來打包企業。這也是現階段云南企業管理者僅靠以往的經驗主義是無法實現的。”
盡管云南當地只有云大具備EMBA授課資格,但其他名目的EMBA培訓項目還有很多。云南一位王姓教授告訴記者,除了云大,在另外一些學校開設的課程當中,教學內容與云大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學員畢業后沒有國家認證的學位證書。還有一種情況,即一些省外高校在云南異地辦班。
王教授分析,相較而言,由于云大是云南當地的學校,要做長期的考慮,因此,對質量和聲譽就會格外關注,而異地辦班則“更多地考慮經濟效益,對項目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北京、上海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具備開設EMBA課程項目資格的高校數量較多。但在西部地區,很多省份只有一所高校有資格開設此項目。“教育部也不希望把這個做濫,因為它比較高端,所以它對整個學校的實力,特別是師資方面的要求會比較高。”王教授說。
地區與地區之間學費的差異也很大,長江商學院學費為65.8萬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學費達53.8萬元,北大EMBA學費69.8萬元,而云大EMBA項目的學費是18.8萬元/年。
學費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其次也與品牌相關。西部一些高校開設EMBA項目的時間較短,品牌不夠響;而作為中國商學院的“四大”——長江、中歐、北大、清華,即便學費年年上漲,依然會有全國各地的學員前往求學。
品牌差異還決定著生源性質的差別。據葉峰觀察,長江、中歐的學生一般都是私企老總,而國有企業領導和政府官員更青睞清華和北大。
盡管西部地區的EMBA品牌上不如“四大”,但葉峰卻認為這是優勢。“來講課的老師都差不多,而學費更低。西南財經大學的第一批EMBA班學費18萬元,這樣的班性價比就很高”。
EMBA發展應回歸教育的本源
目前,國內的一些商學院確實存在浮躁之風,在EMBA招生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有些商學院EMBA項目招生人數的擴張速度遠超過企業家的成長速度。同時,商學院之間同質化程度相當高,課程設置非常類似。此外,一些EMBA俱樂部化,變成了打造“富豪圈”的交際場,校友資源成了商學院招生簡章的重點,學員擇校時為了擴大高層次人脈,看重的是學校的名氣和校友圈資源。
“EMBA的未來首先是要回歸教育的本源。”面對種種亂象,有MBA教育專家一針見血指出,教育應有其獨立的使命和信仰,不應該去迎合世俗的浮躁和功利。未來的EMBA教育應在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下,出現新一輪的行業洗牌,不斷提高行業準入,不同商學院之間應進行差異化的市場定位。
“各大商學院應及時進行理性的冷思考,不斷深化和推進商學院EMBA教育的內涵、提升教學品質、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才是最根本的。”相關專家如此分析。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xuexi/zhongguo/1802.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