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EMBA蘇州班筆面試時間為6月15日。(EMBA育龍網:emba.china-b.com/whdx/)
武漢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與法國同行聯系最緊密、合作最廣泛的中國高校之一。學校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存爭議),于1913年由國民政府建立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于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首批國立綜合大學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學府。武大校園環境優美,建筑風格奇特,被稱為“中國最美的大學校園”之一。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規劃在全國設立六所高等師范學校,決定以原方言學堂的校舍、圖書、師資為基礎,改建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9月,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改名國立武昌師范大學。
1922年,改四部為8系,即教育哲學系、國文系、英語系、數學系、理化系、歷史社會學系、生物系、地質系。192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改名為國立武昌師范大學。1924年,國立武昌師范大學改名為國立武昌大學。1926年,國立武昌大學與國立武昌商科大學、湖北省立醫科大學、湖北省立法科大學、湖北省立文科大學、私立武昌中華大學等合并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又稱國立第二中山大學),設有大學部和文、理、法、經、醫、預6科、17個系、2個部。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以原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為基礎,改建國立武漢大學,下設文、法、理、工4個學院。 1929年2月,法學家王世杰成為國立武漢大學首位正式校長。他認為國立武漢大學不能滿足于擁有的4大學院,提出要把學校辦成擁有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的萬人大學。
1930年3月,國立武漢大學新校舍一期工程正式開工。1932年3月,學校由東廠口遷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2年,由武昌東廠口遷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4年,武漢大學首開中國女大學生游泳課先河,結束了封建社會禁止女大學生游泳的歷史轟動全國。同年武漢大學體育由于成績顯著曾受到民國教育部表揚并通令全國大專院校,授予時任體育、衛生主任為教會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體育教學方案執行人。1935年,學校開辦研究生教育。
1936年,學校成立農學院,從而發展成為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15個系2個研究所的綜合大學。
1937年,國立武漢大學與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和國立浙江大學統一進行招生考試,從而躋身“民國五大名校”。同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附近發動七七事變,揭開了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此后上海、南京相繼被日軍占領,武漢成為中國的戰時首都,國共兩黨大量政治軍事人士云集珞珈山校園指揮對日抗戰。
1938年,因武漢會戰爆發,國立武漢大學被迫西遷四川樂山繼續辦學,農學院并入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
武漢淪陷后,日軍將武大校園辟為其中原司令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同年9月1日,國立武漢大學成立復校委員會。
1946年,恢復農學院,設立醫學院。武漢大學遷回武昌珞珈山。設有文、法、理、工、農、醫6個學院21個系8個研究所。1947年,學校設立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形成了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21個系8個研究所。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wuhan/79745.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