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開始別開生面的歡迎儀式,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李燕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管理辦公室主任余艷琴及班主任鄭敏專程從武漢飛到深圳,參加2014年3班的開學儀,同時還邀請了各位武漢大學深圳研究院院長方國威,副院長李紅亮等共同出席,發言并給予賀詞。
新老學員代表的感言,EMBA班級的首次授旗儀式,EMBA之歌的傳承,合影留念等等溫馨的安排,讓小小的課堂變成洋溢歡樂與希望的海洋,新的班級新的希望,同時伴隨著廣東省同學會的建立與晚宴,我們2014(3)班的迎新活動瞬間達到了高潮,讓過去的老學員們友誼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新的學員們對未來幾年的同窗之行充滿期待與希望,我們變成了一個大家庭,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武漢大學的百年口碑不僅僅體現在它的胸懷博大,海納百川; 更讓人敬畏的是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以及武大老師嚴格治學的態度。
歡樂之后,2014(3)班的同學們馬上進入了緊張的學習之中,授課的是素有武漢大學四大名嘴之稱的李工真教授; 年逾花甲的李教授給我們帶來《東西方文化對比》的頭腦風暴,一進入課堂狀態的李教授就震懾全場,脫稿演講中無處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李教授從東方人口紅利現況的改變開始破冰,引人入勝的表述,整個課堂被他引領著在歷史的洪流中徜徉。
李教授講到,在中國的農耕經濟模式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以家族為單位,傳統的中國家庭是四世同堂,在這種大家庭中,長幼尊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觀念自然而然就產生了。推而廣之,家庭是國家的基本單位,國家的道理和家庭的道理也是一樣,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封建的等級制度就在集體主義觀念中孕育出現了。在傳統中國社會,從農耕經濟模式到儒家仁愛和集體主義觀念產生,再到等級制度出現,是必然的歷史發展趨勢。而西方文化的價值指向則是個人主義。西方最早的占主流地位的經濟模式是海洋貿易,這種商業經營模式是贏利性生產方式,具有鮮明的利己主義價值取向。商業活動的流動性又很強,離鄉背井,妻離子散是司空見慣的事。如白居易所言: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因此,商業社會的家庭關系不可能像農業社會一樣盤根錯節,只能以夫婦子女為中心,也即核心家庭。商業文明的道德,也即以個人本位為標志。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高揚個人主義的旗幟,以反對中世紀確立的神本位思想,喚起人們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重視。平等觀念也從個人主義中衍生出來了。西方文化的另一基點基督教宣稱,人人在上帝面前,生而平等。平等的理念在西方人中的確是深入人心。在西方社會,從海洋貿易模式到個人主義觀念和基督教平等精神的確立,也是必然的歷史發展趨勢。義務本位和權利本位。中國道德觀主張義務本位,西方道德觀主張權利本位。
中國傳承上千年的“一妻多妾”制度,造就了傳統社會里龐大家庭體系的繁衍程序,家庭斗爭,妻妾爭寵;繼承斗爭,操戈同室; 無數膾炙人口,名垂青史的詩詞歌賦都是這些封建制度的衍生品;讓封建王朝的歷史更迭,更多的是以大量的士兵犧牲及烽火屠城等方式來宣告起始及結束……
中國歷史正在中原大地愈演愈烈的同時,西方社會也在以自己不疾不徐的腳步走過,直到成吉思汗的鐵騎征服了歐洲大地,黑死病的盛行導致長達300年的西方文明的遲滯不前,更為后期西方文明民權平等,精神博愛,契約精神等價值觀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近現代從海洋探索開始的商業互通,絲綢之路等商品及貨幣交換帶來的世界觀改變;喪權辱國的滿清帝國割地條約簽訂,引入八大帝國租界的分割,香港,澳門的分離等。
近代新中國崛起后的改革,“人口就是生產力”的號召;遲來的“計劃生育”與適時的“人口控制”;“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社會問題等等;伴隨著西方“婦女解放運動”的推動,新科技革命的人口增長抑制作用等,讓東西方歷史重現被改寫,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然,中西方文化差異還表現在諸多方面,簡單加以概括其實并不復雜:反映到思維方式上是抽象和具體的差別,反映到生活態度上則可以理解為中國人更偏重精神感受,而西方人觀念更加偏重實用性。
但是,差異帶來的并不總是分歧,它恰恰給世界人民留下了更廣闊的回味空間,人們如果能從中找到準確的結合點,那不僅僅會給世界村帶來更具包涵意義的和諧與美麗,更能體現出文化差異后的交融帶來的無盡魅力;進而提升整個人類的新價值觀,創造世界和平新秩序。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wuhan/79586.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