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講述EMBA企業家的責任(育龍網整理)
在五星級酒店辦年會、著名主持人主持、演藝界名流到場、抽獎獎品價值數千上萬……每場花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這不是企業答謝會,而是特殊學生的聚會。近年來企業老總熱衷就讀各大高校的EMBA項目,在歲末年初不斷上演超豪華校友會、同學會和年會。在這些被指奢侈的、有些變味的校友會、同學會和年會上,這些老板學員還進行抽獎活動,抽獎獎品有價值1萬元的手提電腦,價值近萬元的家具以及價格不菲的手機等。正是:“EMBA的學生都是老板,不差錢!”
同樣是歲末,在成都溫江某溫泉酒店,近200名來自西南財經大學MBA、EMBA和金融總裁等專業8個班首次聯合舉辦的同學聯誼會,西南財經大學舉辦的此次活動最重要的內容是成立助學金。 統計結果顯示,此次131人次共捐出了62641元。 據相關負責人稱,該助學金每年保底支出救助金3萬元,如果收到的捐款金額較大,他們會將多于3萬的錢投入投資公司理財。
相對于數十萬元的奢華消費,區區3萬元的“助學金”顯得如此滑稽可笑和蒼白無力!這是施舍嗎?值得反思的是,本已備受詬病的EMBA群體繼續上演備受爭議的奢侈消費;而捐資助學本是慈善之舉,但如此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甚至產生懷疑!同樣是指責和疑問,但透視這兩種指責和疑問,我們得出的反思是什么呢?
第一,校友會和同學會的異化。
你為什么參加校友會或同學會?敘舊?追憶?還是需要同學幫忙?一項社會調查顯示,59%的人認為借助校友會或同學會的機會接近成功者,以方便日后辦事。在此種預設和現實下,原本起著凝聚友情和追憶同學情誼的校友會和同學會已經變成了名利場和官商關系網,而各種校友會和校友俱樂部也成了交際手段,這種情況在EMBA校友會和同學會中更為常見。
第二,慈善的異化。
慈善本是善舉,本來是好事,卻被“假捐門”和諸如上述“善舉”弄的灰頭土臉,成了部分居心叵測者沽名釣譽和涂脂抹粉的工具。我們不能把追逐利潤最大化視為企業家唯利是圖的貪婪本性,同樣不能把捐錢多少作為評價企業家社會責任感的唯一標準,我們也不能只把捐贈作為社會責任的標準,甚至造成不捐贈就是為富不仁的輿論。
第三,社會呼喚EMBA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毋庸置疑,有不小比例的EMBA企業家出身白丁,正是艱苦的環境刺激著他們不斷的自我鞭策和奮斗,也正是奮斗造就了他們今日的成就和成功,但是部分人在成功之后沉浸在奢靡的生活中,躺在浮華的“上朝天國”里,早已將其苦難歷程拋之腦后,甚至是故意的忘卻!他們變成了“不差錢”的老板,他們天天把“社會責任”掛在嘴上!雖然,按照德魯克的說法,我們還能準確地回答“企業的社會責任多少才算夠?”這個問題,但是通過上述兩個數字的比較,相信大家都能有自己的判斷。
作為成功的企業家,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人們這么要求他們并不為過,但是他們有意無意的表現卻總是遠離大眾的預期!從商人到老板到企業家或者職業經理人,商人的烙印揮之不去,既然EMBA這個社會符號給企業家提供了重生的通道,那么,社會責任的承擔或許正是突破口,是企業家可以打破的“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wuhan/68579.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