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巖梅:非寬容,難創新
創新研究中有著名的3T理論,指創新的三要素,包括技術(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寬容(Tolerance)。這是美國佛羅里達教授提出的,他對比了世界創新型城市的排名和同性戀聚集城市的排名,發現二者驚人地吻合,究其原因只能是寬容。科技和人才對于創新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三者中最關鍵、最根本的是寬容。可以說,寬容是創新之魂。
首先,寬容是孕育前沿科技的沃土。科技進步不是直線式的,而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鼓勵技術創新的重要一點就在于保持它的多樣性,因為往往最“權威”的判斷有時會成為“神話”,對創新的“嫩芽”帶來排斥和擠出效應。上世紀末,曾有科學家預言,“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人類基因組序列”。但是,自從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僅僅過去10年,基因測序的時間和成本就從當初花費10年、30億美元,降至如今僅需1天、1000美元。DNA測序技術曾經被認為是“低技術”,從事DNA測序的華大基因也因此被稱為“科技民工”,而如今科學家們認為,作為三大基礎技術之一的DNA測序的潛力還遠未發揮出來。
其次,寬容是培育創新人才的苗圃。信息技術革命將喬布斯、蓋茨等一批“異類”學生造就為創造歷史的人。這說明當科技急速進步,醞釀技術革命時,教育常常不能迅速響應和跟上。因此,在重大創新或科技革命發生時,如何培養和評價人才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其前提就是寬容。2012年美國設立試點撥款機制,支持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科學、工程和教育研究的所有領域中冒險的、有爭議的跨學科項目。
只有寬容,才能海納不同觀點,才能不扼殺創新。重大的創新就是對傳統的顛覆和破壞,不可能乍一出現就成為“共識”。創造一種“創新友好型”的環境,清除阻礙創新的認識、制度、政策、文化、資源配置規則、人才培養方式和評價標準等等,首先必須從解放思想、寬容異見、鼓勵不同開始。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tongji/82712.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