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以前,EMBA還只是流行在國外高端教育市場的一種帶學位的在職培訓,現如今,它已經被“舶來”中國,并且經歷了7年的超常規發展。但是在欣欣向榮的市場背后,是盲目崇拜、擴張過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師資嚴重匱乏、課程同質化明顯、國際化程度薄弱等。這些通病將嚴重影響中國EMBA教育未來的發展。
針對這些商學院普遍存在的問題,在2010年第七屆《中國市場最具領導力EMBA》評選中,位列三甲,并榮獲“中國最具特色與發展潛力EMBA項目”稱號的同濟大學EMBA,有其獨到的教育特色和破解之術。新近落戶北京的同濟EMBA北京教學中心相關負責人也闡述了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師資成最棘手問題:
提高本土師資質量 對外教審視要回歸理性
EMBA是作為一種特殊高端學位教育,不僅價格非常高,報名者也都是企業高管和政府官員。在這樣一個價位和定位下,學生對師資的要求和期待也特別高。但是現在,最期待卻成了最棘手。一方面,境外師資問題凸顯,“外來和尚難念中國經”,不少海外教授難以正確把握中國經濟,更無法從中國國企和民企發展的實況出發去教授學員。另一方面,本土優秀師資不足,并且存在千人一面的狀況,缺乏差異化。
“中國EMBA教育要想告別盲目推崇,回歸適當理性,就需要在對外教的審視上回歸冷思考。誠然,EMBA商學院需要按照國家規定保證30%的海外師資,但是這不足以成為EMBA的師資核心和宣傳主打,更不能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競爭力,實現特色教育。畢竟你可以聘請哈佛的教授,我也能找來牛津的。”同濟大學EMBA北京教學中心相關項目負責人如是說。
據了解,同濟大學EMBA和傳統商學院一樣,具有30%以上的境外師資,已經確定的核心課程中至少有10門由來自美國耶魯大學、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等全球一流商學院等海外名校的教授授課。但是校內固定師資的優勢更加明顯,從數量上看,在冊校內教授40余人,遠遠超過每班30人的學員數量;另外,學校根據項目管理、現代物流管理、金融與投資管理、展覽會管理等四大優勢方向,在師資配備上,更具針對性,更加優化。
課程創新不足:
確立特色方向 課內+課外兩手都要抓
接受EMBA教育的學員們,多是在商場和政界摸爬滾打多年的精英人物,他們缺的不是實戰經驗,而是專業系統的理論知識,是把實踐經驗串聯成理論的那根線,是一種國際化視野和一種掌控能力。不同教育背景、職業背景和職位等學員,具有不同的深造需求。
但是,事實上,大部分商學院在課程上存在兩方面的弱勢:一、為了教學的方便,課程很少考慮學員的要求,幾乎所有學員都上完全一樣的課;二、引進教學內容,沒有自己的教學強項和特色,在國外商學院“大肆入侵”的形勢下,失去吸引力和競爭優勢。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tongji/26641.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