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EMBA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家發現用拍腦袋的方式已經無法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理論水平的不足成了這一代中國精英的弱項,正是他們,讓學費高昂的EMBA課堂人滿為患.
陳立群身為北京市百萬莊園集團總公司董事長,有一段時間他領導公司推行西餐連鎖店計劃。這項計劃是為了吸引龐大的中低端消費者,按照陳立群的經驗,消費者總喜歡物美價廉,但是事與愿違,開業一年多,定位“更多菜品,更低價格,更好環境”的西餐連鎖店卻顧客寥寥。
50歲的陳立群曾經以5萬元起家,十年內資產達到4億元,但是他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連鎖店的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公司下一步發展目標是什么?如何將公司管理制度化?
“我需要這些問題的答案。”陳立群說。于是他在2003年回到教室,攻讀了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
和陳立群一樣,越來越多企業家選擇重回教室尋找答案,每個月的某一個周四,身為化工企業福潤達公司董事周長琰都準時地出現在MBA課堂上。 “我之所以回到這里,是因為發現駕御企業的能力不夠。”他說。現在,他需要管理600名員工,而十幾年前,他的工廠只能見到幾個創業者的身影。
45歲的周長琰總是提前在公司的內部網上公布自己的課程表,以提醒下屬在每個月4天的上課期間不要打擾他。他得一心一意地做學生,作為一個年銷售額達2億元的公司董事長,他面臨的問題不比陳立群少:管理指令不能準確地下達到基層;員工的積極性就屬他這個老板最高;由于沒有完善績效考核體系,開始有人抱怨分配不公;還有該不該上市融資的問題也讓他思前想后。
這些問題是十幾年前靠5000元起家的周長琰所不曾面對的。“以前的決策都是感性的,至于為什么這么做,自己并不知道。”他說。這位學化工專業的董事長也試圖從書籍中尋找答案,但他發現并不能達到目的。“我需要一個系統的學習。”
許多企業家大都從計劃經濟體制下成長起來,并沒有接受過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管理大公司的正式培訓。“成功大都依賴經濟發展的機遇和對市場的敏銳判斷,更多的時候是憑感覺而不是理性的分析,”陳立群說,“有時候,這種拍腦袋的方式只能算是企業家的靈感,而不能成為決策的依據。
此外,這些企業的最高決策者還發現另一個問題———如何與出身于的職業經理人對話。中國從1991年開始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這些MBA學生大多成為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
EMBA教育可以讓老板學會管理MBA職員。“讓決策層與管理層在管理語言上對接。定位于生產奢侈服裝品牌NE·TIGER的東北虎集團董事長張志峰也是EMBA的畢業生學生,在他的公司里,越來越多的從國內外MBA畢業的職員出現。“他們有自己的工作語言,我該學習如何與他們溝通。”他說。
2002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中國30所大學正式推出了EMBA課程,但與60年前在西方開始的EMBA不同,西方的EMBA課程主要是培養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而中國的EMBA課程主要是面對企業的最高決策層。
相對于MBA需要全國統一考試而言,EMBA考試是各個商學院自主命題,更具有靈活性.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tianjin/81521.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