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繼明的人生軌跡非常清晰,從1983年參加工作之后,他就再也沒有離開過財稅這個行業。在長達三十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坦言不是沒有機會和誘惑離開現在的行業,然而,生性穩健的他更愿意做自己喜歡而熟悉的事。在人生的路上,鄭繼明還一直堅持學習,他認為,“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堅持是一種人生態度。” emba.china-b.com/shjt/
堅持是一種人生態度
開學時,在眾多新生中,鄭繼明保持了一貫低調的風格。在單位里,鄭繼明不是“強硬派”,因為他深知,任何工作的完成需要人,只有發掘每個人的工作 “源動力”,工作才能順利完成。也由此,鄭繼明對人力資源方面開始了積極的思考,如何打破政府部門“大鍋飯”的思維定式,調動所有人的工作積極性,這些都是他在單位內部努力思考的。“要給中青年干部更多的空間和發展的機會,但更要建立一個相對有效的激勵機制,因為國家的未來要靠他們。”已經知天命的他,在工作之余喜歡和年輕的同事一起打羽毛球,一是鍛煉身體,二是在他們身上能夠感受到青春的力量。開學班會時佩戴的紅領巾讓鄭繼明感慨不已,雖然他說兒子會笑話他,但內心,他很享受這種重回校園找尋青春的感覺。
在開學模塊的拓展中,鄭繼明在團隊里不是最顯眼的那個。不是放不下身份,而是他在團隊里默默地觀察。“看到身邊同學,有的職位很高,有的企業很大,自己要向他們學習的太多太多了。”謙虛是鄭繼明身上一個最明顯的標簽,在采訪的過程中,學習也是他談的最多、最深的話題。他清楚地為自己未來兩年的學習生涯做了規劃,從走進交大安泰校園的這一天起,所有的社會身份就全部拋棄。談到學習的目的,他坦承,學海無涯,能進交大也是自己的人生夢想,此外,也希望能夠在未來學以致用,更好地服務工作,服務企業,服務社會。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身為嘉定區國稅局局長,鄭繼明的職業經歷完全是勵志版的。將近三十年的時間,他硬是靠自己踏實穩重的處事風格,從普陀區稅局第一稅務所的專管員走到今天嘉定區的國家稅局局長崗位。也正是這樣的經歷,使得鄭繼明更能理解基層員工和企業的困難,也更容易設身處地為每一個身邊的人考慮問題。
在他的心里,他從來沒覺得稅務局是一個對企業發號施令的管理部門,相反,他認為基層稅務部門應該成為上級部門及企業之間一個承上啟下的服務部門。他說,“做企業不容易,要用發展的眼光來考慮事情,贏得企業和稅源的持續發展,很多問題的處理就容易想得通了。我們要通過對企業進行服務,從而了解業態的現狀和變化趨勢,研究稅收政策效應和適應性,有的放矢提出適應業態發展的稅收政策建議,形成政策儲備,爭取上級支持在本地區先行先試。”
傳統觀念認為,稅務部門以稅收征收為最終目的,至于企業的生產過程、贏利模式是不需要稅務部門去思考的。然而,在鄭繼明的眼里,如何在與企業交流探討的過程中了解企業的戰略規劃,提出專業意見,才是更加重要的事。“現在都在講究可持續的發展,我們政府管理部門也要與企業一起想辦法,幫助他們成長、壯大。所以,希望在未來的兩年能通過學習,用更加專業的管理知識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更好地培植稅源、涵養稅源。”
在孤單感中尋找平衡點
身處基層國家管理機構,鄭繼明在與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值得學習的管理方法。然而當希望進一步了解企業的時候,他發現雙方之間總有一種隔膜,這層隔膜可能是基于雙方所處的位置造成的,也有可能是不同文化所造成的。用鄭繼明的話說,“企業認為我們是經濟警察,是監督他們的,會有防范之心。”由此,他說,“干這個職業會讓人有一種深深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一方面來自于服務對象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來自于身邊熟人朋友的人情關系的挑戰。”
相比職場中相對復雜的關系,同學關系則單純地多,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無論你是局長還是總裁,在交大安泰EMBA大家庭,大家是同學,過著集體學習的生活,友誼才是第一位的。也正因為此,鄭繼明特別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在迎新晚宴上為6月份過生日的新同學舉辦的慶生環節,被邀請上臺的鄭繼明連聲說:“沒想到,真是太意外了,我今年虛歲五十,這是最難忘的一個生日。”
來源:EMBA招生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shanghaijiaotong/8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