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大法華校區到徐匯校區的直線距離是1.4公里,而要從法華回到徐匯卻用了成千個日夜。7月,雖少了春天的姹紫嫣紅,卻多了一份綠樹成蔭的秀色滿目。在這美麗的季節交大安泰經管學院將整體從法華校區回遷至交大發源地——徐匯校區。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水者懷其源。適值回遷之際,為捕捉百年交大豐厚的歷史底蘊,邂逅最美交大印象,由交大EMBA攝影協會與多家知名商學院攝影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一屆上海國際旅游攝影大賽外聯出國(交大安泰EMBA2011秋季1班校友何梅企業)特約賽事“美在商學院”攝影大賽于2015年6月12日在交大徐匯校區悄然而至。攝影愛好者們在這座具有人文情懷的大師級殿堂中一睹其當年風姿,體悟人文教育給予社會的進步力量。
本次活動中,交大原校黨委副書記、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長、交大安泰校友工作特聘顧問潘永華,交大安泰EMBA辦公室主任馬文玉,與近二十位上海市攝影家協會成員蒞臨現場。雖然當天34度高溫,但作為攝影愛好者的潘永華仍然拿著相機,認真向攝影協會的老師學習,以實際行動支持校友工作。一路上,他如數家珍地介紹起交大悠久歷史,路過曾經工作的大樓時,情不自禁地按動快門,運用手中的相機憶往昔。
馬文玉在致辭中表示:“交大EMBA攝影協會自2012年成立以來,在會長郭文濤、秘書長施曉君等校友帶領下,為校友搭建了一個持續與學院、學校進行交流的平臺。同時通過豐富多彩的講座、活動,在提升校友攝影技術的同時,也豐富了母校的人文氛圍。”上海市攝影家協會代表徐柏青在致辭中表達了自己難舍的交大情懷。作為“交大人”的父親,他希望通過鏡頭能展現出交大深厚的歷史積淀,“有歷史就會有故事,用相機可以將這些故事用攝影的手法再現,這也許就是藝術的魅力。”
百年名校的風姿也許很難用言語表達,相機卻有著孜孜不倦的勇氣去捕捉它的神采。作為我國唯一一所從建校起就不間斷辦學至今、跨越三個世紀的百年老校區,目前徐匯校區已有七幢建筑被列入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在下午近三個小時的拍攝中,近四十位攝影愛好者用相機展現徐匯校區建筑特色。
大仲馬說,一切智慧都包含在四個字里面:等待與希望。徐匯校園正是如此,在此靜默等待,不悲不喜,每日以最優美的姿態迎接進出的人流。因為她知道:根在,希望就在。
來源:EMBA招生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shanghaijiaotong/8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