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學》研究什么?你期待通過《組織行為學》收獲什么?2015年12月10日-13日,閻海峰教授帶領華理EMBA2015春季班的同學深入學習了《組織行為學》這一EMBA核心課程。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博士生導師閻海峰教授,在復旦大學獲管理學博士,現任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院長,美國管理學會(AOM)會員,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創會會員,在組織管理研究方面影響頗深。組織行為學是在個人層面、群體層面和組織層面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它涵蓋多學科的研究領域,包括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政治學等,是從一個系統和綜合的角度來闡述人類行為的學科。閻老師授課方式以案例分析和交流互動為主,通過將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各種問題、現象巧妙地與理論相結合,使擔任企業高管的EMBA同學們能夠站在更高的層次、從更深的角度進行思考。
《西游記》里三個徒弟誰更適合做管理?通過解讀三個徒弟的“大五”特征,個性再分析,動機有何不同,引出了卓越管理者的“531”模型,并通過《肯德基南山店》的案例討論,強化了大家對“大五”模型,核心自我評價、馬基雅維利主義、自我監控,成就動機、歸屬動機、權利動機這些概念的理解;認知與決策中常見的陷阱有哪些?判斷他人常見的偏差有哪些?在太空生存術的討論中讓大家了解如何通過群體決策避免個人決策陷阱;元旦慰勞部門業績不錯的員工,給1000元現金還是等價值高檔法國餐廳就餐券?為什么人們喜歡打牌?為什么人們會參加公益項目?在這些問題的交流過程中大家明白了何為有效的激勵和相關激勵理論;招聘風波,猴子實驗,監獄實驗,威脅群體決策的兩個問題,高績效團隊特征,這又到了群體與團隊的那些事;權利的本質是什么?職業晉升中的成功者有怎樣的特點?成功經理人的行為有何不同?六種影響技巧與原則如何運用在勸一個人喝酒? 所有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大家享受的是各抒己見,思想碰撞的過程,而閻老師妙語連珠,幽默生動的點評也讓很多人醍醐灌頂。
閻老師在每個章節的最后,都以分析中國人的相應特點作為總結。中國人的人格、動機、價值觀對管理行為有何影響?中國人的認知與思維模式是怎樣的?如何理解中國人的分配原則和新一代員工的激勵?中國人的群體行為特征有哪些?中國的擅權者有哪些素質特征?只有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對組織中的行為進行有效的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且將相關知識和技能應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并不斷尋求對自身管理水平的改善與提高,才能藉此改善團隊或組織的效能與績效水平,以及團隊成員的工作滿意度。
四天的時間一晃而過,可是同學間的討論卻沒有隨之結束。“我是一個高馬的人”,“班長,什么時候組織大家集體看《死亡監獄》”,“我今天勸人喝酒把學的六招全部用上了”……學以致用,開始深入研究探討個人、群體、組織的那些事,是大家《組織行為學》課程的最大收獲。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huali/82223.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