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際一流的企業家領軍者團隊
兼談從地域文化角度打造新遼商
——蘇敬勤院長“大連與達沃斯”論壇演講實錄
8月22日,由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協調辦公室和大連日報社聯合舉辦的“大連與達沃斯——新機遇 新發展”論壇在富麗華大酒店舉行。圍繞“了解世界經濟的現在與未來,把握大連發展的機會和挑戰”的論壇主題,我國多位專家學者發表了精彩演講。
本次論壇上,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蘇敬勤教授作了“打造國際一流的企業領軍者團隊”的精彩闡述。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常務副會長、前駐法大使、外交學院原院長吳健民,著名經濟學教授中央黨校組織部長趙長茂、著名城市學專家連玉明等都在論壇上作了演講。
各方專家圍繞大連如何抓住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夏季達沃斯論壇重回大連召開的雙重機遇提供了極具參考性建議。蘇敬勤教授的“打造國際一流的企業家領軍者團隊”,更是從建設地域文化的創新理念出發,為打造大連一流的企業家團隊劃出令人向往的藍圖。
以全球標準看中國企業短板
——“我們搞發展最終要靠企業家,而且一定要是一流的國際企業家,否則很多建設設想都不會成為現實。”
中國企業短板之一:國企一枝獨大
從1980年的時候,中國和美國合作舉辦了中國工業科技管理大連培訓中心、也就是大工管理學院前身開始,到明年就將是30周年了。
30年間,管理學院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提升進行不懈的探索與總結。蘇敬勤教授表示,在中國企業的發展路程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發展應該怎么看,可以看一組2008年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的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08年我們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達到了創紀錄的43家。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公司34家,占全部上榜企業的8.6%;其中來自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的公司分別為6家和3家,而新進入排行榜的9家公司全部來自中國大陸。
但是如果往下看,可以看出一些問題,管理學院對入選公司進行了一個分析,從中可以看出,進入排行榜的企業中,除了臺灣和香港企業外,幾乎清一色的是央企,或中央金融部門所監管的機構,只有江蘇沙鋼集團一家是民營企業。而且入選的企業中,幾乎都是資源性企業,有的雖然不是資源性企業,但是也是屬于限制進入的領域。可以認為,這些企業更多地是憑借其資源或行業壟斷優勢進入了500強,企業家的能力與作用在這里并不是體現得很突出,這與民營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企業領軍者的創新與決策能力有很大的區別。
中國企業短板之二:缺乏核心和原創
在企業所屬地上,排在最高的是日本東京,有51家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一共43家,加在一起還沒有東京一個城市多。
從大連的企業看,世界500強排名最后一位營業收入1262億,中國500強中大商排位85,營業收入為502億,萬達排位298,營業收入154億,排位493的大連重工起重營業收入是94億。可見,大連企業雖然近幾年發展迅猛,但即使和世界500強的最后一位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這也說明了大連和世界的差距。
論壇上許多專家談到了開放的話題,那么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比重如何?蘇敬勤教授介紹,除了銀行以及一些鋼鐵公司外,中國多數企業市場在國外的比例程度低于15%。中國有一些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公司,如聯想、華為等,海外營業額都已經超過國內。但是,這樣稱得上“世界性企業”的中國公司還是少之又少。
大連開放程度較高,但數據可以看出,大連是國際資金凈吸入的一個城市。
在創新能力方面,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平均水平,世界500強是3%-5%,國內只有1.32%。
再來看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是企業創新的兩個輪子,與國際一流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取得的管理創新成果主要是引進型的、其影響范圍主要在國內。我們的創新都是屬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管理文化和思想,用在中國企業上。缺乏獨創的、自己核心的東西。
“我們現在常提到亮劍,亮劍是一種精神,是企業最核心的一種東西,國際一流企業的文化應該是全方位國際化的一種結構。中國越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dalianligong/36171.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