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門檻人才難覓 VC/PE瞄準MBA
伴隨著中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興起,人才問題正在困擾這個日趨火爆的新興行業。
昨日,國內著名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麥頓投資合伙人邱立平造訪長江商學院。除了與這里的MBA學員們做交流之外,邱立平此行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在這所國內領先的商學院為公司挑選合適的人選。
麥頓投資是一家專門在中國從事直接投資業務的海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麥頓中國機會投資基金I”和“麥頓中國機會投資基金II”,合計管理金額約四萬億美元。包括公司創始人樓云立和邱立平在內,麥頓投資共有8位投資管理人,“中國穩定的政治環境以及平穩高速的經濟增長速度,使得海外資金普遍看好中國,因此我們募集的資金數量迅速攀升,人才的缺口比較大。”
人才的問題同樣困擾著VC們。著名VC漢理資本董事總經理錢學鋒表示:“目前中國的VC和PE人才缺口非常大,一方面是由于最近募集的資金量很大,另一方面,值得投資的項目也層出不窮。”根據清科集團發布的研究報告,2007年中國創投市場再觸新高,投資總額達32.47億美元,比上年增加82.7%。私募股權基金募資額增幅則高達150.7%。雖然VC和PE募集的資金主要還是來源于海外,但投資團隊都是國內的,而近兩年來,本土基金的加速設立也使得這一行業的人才行情一路吃緊。
然而,中國在私募股權方面的人才培養最近兩年才剛剛起步。從去年開始,北大、清華、復旦等國內知名學府才陸續開設私募股權基金培訓班。因此在眼下用人的緊急關頭,VC和PE都把目光投向了國內著名的幾所商學院。
據悉在來長江商學院之前,麥頓投資也曾到過北大、清華、中歐商學院尋覓合適的MBA人才。“PE目前還是一個比較俏的行業,因此在MBA中我們還要進行精挑細選。”邱立平表示。與其他行業相比,PE/VC絕對是一個高門檻的行業,即使是MBA想進入這個行業也是有相當難度,有過投行、管理咨詢等行業工作經歷的MBA進入PE行業相對比較容易。
外資PE搶灘
創業板推出在即,國內各方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的同時,而對創業板覬覦已久的外資PE亦不甘落后。
成功地把分眾傳媒推向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麥頓投資公司就是一例。目前麥頓投資已在中國投資了9家企業,其中3家已經在海外資本市場成功上市。
3月6日,本報記者在長江商學院專訪了麥頓投資合伙人邱立平。
《中國經營報》:對于即將推出的創業板,你們做了哪些準備?
邱立平:我們目前手中儲備了部分項目,當然主要還是要推到國外市場上市,但是我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投資對象,準備經過幾年的運作之后把它們推向創業板上市。
《中國經營報》:近幾年,PE在中國可以說是大行其道,PE對中國企業發展意味著什么?
邱立平:應該說,推動企業和經濟的發展,PE起到了一個非常大的作用。作為財務投資者,PE一般都是參股而不控股,對企業而言,這可能比戰略投資者要實惠得多。PE給企業提供資金,讓企業的發展更上一層樓,然后幫助他們上市,而自己通過二級市場退出,獲取投資收益。走到這一步,就是PE和企業的雙贏。
《中國經營報》:新修訂的《合伙企業法》增加了有限合伙制度,這對PE行業是個好消息,你怎么看?
邱立平:這是有利于推動風險投資行業發展的。事實上,國外PE普遍采用有限合伙制度,使得資金和專業投資人結合起來。國內現在放行有限合伙制度,顯示管理層對規范和推動PE行業發展的良苦用心。
《中國經營報》:在外資PE淘金的同時,本土PE公司近兩年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并嶄露頭角,作為一家外資PE的合伙人,你覺得外資PE和本土PE有哪些差別?
邱立平:從風格上講,外資PE的投資規模比較大,本土的多偏小。像我們一般起點在2000萬美元以上,而本土的則多在幾百萬元或者幾千萬元人民幣,從這個意義上講,兩者之間沒有很明顯的競爭關系。但是到2009年之后,估計將會有一批本土PE發展起來,因為他們培育的公司將會紛紛上市,尤其是創業板的推出,更助長了這種態勢。這將使得他們的獲利相當可觀,規模也相應的迅速擴大,同時巨大的財富效應也可能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向PE行業。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raf9.com/changjiang/64816.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